發佈單位:金門日報社
記者 張建騰/專訪 報導
用沙舞「境」,以沙悟「空」!雕塑家王松冠應邀在金湖花蛤季中創作了兩座大型沙雕,他認為沙灘是一個國際舞台,沙雕是一種國際藝術,用沙創作,人們會更謙卑,地球會更環保!
王松冠與他的工作伙伴用了十多天的時間,在「文學茶坊」前方沙灘創作了兩座高度差不多是三公尺,底座約六點五米見方的金字塔沙雕。
其中一座沙雕是以風獅爺為主題,其上有一面刻有向海的公風獅爺,背面刻有向陸的母風獅爺;還有兩面是陳景蘭洋樓和「金門」造型的公用電話亭。
另一座沙雕是以夏豔金門海洋風-2011金湖花蛤季為主題;其上有兩面刻有「花蛤寶寶」,一個對著麥克風歌唱,一個彈著鍵盤伴奏;另兩面刻有「文台古塔」和「毋忘在莒」。
參與花蛤季沙雕製作者,包括王松冠以及謝進賢、陳漢中、陳敏峰、古亞、吳進益、林育德、王則智、王松冠、許素靜……等。王松冠去年曾在中國大陸的舟山島創作過二十五公尺高的沙雕;在花蛤季沙雕完成之後,他還要到台北101及日本參展。
王松冠曾以「沙舞境」為主題出版過沙雕作品集;他認為沙雕藝術可以在「空」與「變」中,探尋創作的「極境」。他表示,沙雕是一種親近大海,親近土地的藝術與文化;它能和諧自然,環保再生,沒有污染。
沙雕的創作,夯土要由下而上,雕刻要由上而下;要表現立體,要避免走山;只能雕,不能補;錯了就無法重來。從沙雕創作中,還可以體會老子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」的哲理。沙雕藝術只許存在一到數個月的時間;創作者對已經完成的作品要學會放空,等到下一個時間,下一個地點,從新根據當地的沙灘環境與文化素材,從新創作。
在過程中,他們要頂著大太陽,或是忍受風吹雨淋,因此創作者不可能弱不禁風-沒練過的,在沙灘走兩、三天鼠蹊部就會酸得不得了。相對的,他們也從大自然中找到靈感的泉源,學會了向大自然謙卑;作品也因為汗水滲入而更加具有生命力。
在舉辦金湖花蛤季的成功海邊進行沙灘創作,王松冠覺得彷彿被各砲陣地的窗口看著,感覺很特別。另外,金門海邊的沙灘到處都是貝殼,當他們工作告一段落時,往往會被美麗的貝殼給吸引,時常拾而忘食。在臺灣許多海灘要找到貝殼是不太容易的。
王松冠出生在台灣唯一沒有沙灘的南投,如今卻投入沙雕藝術創作。他表示,沙雕是一種國際藝術,很適合在臺灣、金門這種四周環海的地方推展。以沙灘當展場,可以容納數萬人;若年年都有全新的創作,年年能有更多的作品呈現,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賞。
他表示,沙雕是藝術與文化;藝術與文化是土地的根。若能讓沙雕「講話」,先有了「唯一」,就可以有「其他」;以沙灘為新舞台,從事新創作,製作新的不一樣,伴著音樂、海洋,人潮、產業,都會隨之而來。

*轉載自金門縣政府網站>原文網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漢中(古暘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